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关注 > 买下小鹏?滴滴慌了!

买下小鹏?滴滴慌了!

2018-12-27 07:56:03

  近期,路透社爆料滴滴出行正在强化与传统厂商的合作,其创始人程维可能在2019年收购一家汽车厂商,甚至可能是小鹏。 联想到滴滴出行近期的动态,这则新闻的可信度陡然大增。

  一方面,在12月18日晚间,滴滴对照交通部整改要求,将从7个方面27项措施全面落实整改,其中顺风车业务继续无限期下线。

      另一面,类似上汽、宝马等众多传统车厂开始入局网约车行业,同类竞争对手Uber、Lyft、Grab也在为上市前做准备或者融资顺利。

  “内忧外患”困扰着这头中国网约车“独角兽”,而例如收购新造车公司这样的布局也并非空穴来风。滴滴真的慌了,如果不行动,现在的行业地位恐怕难以持久稳固。那么,滴滴如何处理“内忧”,以及怎样应对“外患”?

买下小鹏?滴滴慌了!

内忧:顺风车业务继续无限期下线

  滴滴最大的内忧来自其最赚钱的顺风车业务迟迟不得上线,近期再次被交通部要求整改。

  12月18日晚间,滴滴对照交通部整改要求,将从7个方面27项措施全面落实整改。其中27项措施中顺风车占首要位置,共计3项举措加强顺风车安全管理。滴滴方面称:“在未完成整改前将无限期下线顺风车业务。”

  其实,成立六年的滴滴此前也只有顺风车业务是最赚钱的。自媒体《网约车内参》首席研究员卢布指出,“顺风车业务中,滴滴没有车辆和人员的硬开销,盈利能力很强”。而且,据《财经》此前报道,下线前顺风车日单量约200万单,2017年贡献净利润8亿元人民币。

  所以,失去了既能贡献不错的订单量,又能带来净利润的顺风车产品,对滴滴的冲击可想而知。而且,顺风车最大的问题在于涉嫌非法运营,甚至于有行业人士猜测,滴滴或许会永久失去顺风车这块大蛋糕。

  滴滴占据了国内网约车市场80%的份额,顺风车业务的无限期下线势必会影响到份额。基于此,滴滴内部快速响应,于近期宣布进行组织架构升级,将核心业务和多部门进行合并、调整,其中合并专快车事业群,成立网约车平台公司,合并原小桔车服和汽车资产管理中心,升级为新车服,成立车主服务公司。


买下小鹏?滴滴慌了!



  其中新成立的车主服务公司则通过正在组建的“洪流联盟”,探索汽车新零售和打通产业链。它未来的其中一大职能就是为滴滴司机提供合规车辆,从而解决“车证”的问题。

  这就不难猜测滴滴要收购造车厂的想法了。而滴滴的“外患”主要来自墙里墙外的搅局者。

外患:滴滴难以再一家独大

  上文提到,滴滴在短短六年时间内成长为国内最大的网约车平台公司,占据了行业80%的份额,是名副其实的网约车“独角兽”,但进入2018年,网约车行业显然不再是滴滴一家独大了,墙里墙外的对手层出不穷。

  先说说墙内的对手,美团、高德、携程都是有准备而来。这三家细分领域的独角兽将滴滴的业务分的七零八落,单从业务品类上看,美团点评瓜分了基于位置服务的的网约车使用场景,顺风车业务的地图导航入口归了高德,旅游场景被携程包揽。

  再来看墙外的对手,传统汽车制造大厂也纷纷加入这场网约车大战中,前有吉利、北汽、广汽等自主品牌入局,现在又有上汽和宝马等汽车巨头入局。其中,宝马集团于12月14宣布在中国进一步拓展旗下ReachNow即时出行™业务范围,在成都启动高端网约车业务;上汽集团则在12月18日正式发布移动出行战略品牌“享道出行”,进军网约车市场。据透露,“享道出行”的注册用户超过60万,服务里程100万多公里,完成出行服务30万次,用户满意度超过99%,看来上汽集团早有准备。

“享道出行”网约车“享道出行”网约车

  所以,网约车逐渐成为一个江湖,搅局者越来越多,滴滴难怪成为众矢之的。不过,滴滴也不会坐以待毙,其将依靠其成熟的产品体系和运营体系,将网约车的“持久战”继续打下去。

迎战:滴滴的应对之道

  面对众多的搅局者,滴滴也有应对之道。具体来看,滴滴同时在运营层面和产品层面双布局。

  在运营层面,滴滴选择与众多汽车产业链玩家通力合作。在今年4月24日,滴滴出行董事长兼CEO程维召集了半个汽车圈掌舵人,共同成立了“洪流联盟”,共建汽车运营商平台。意在打通全产业链上下游,做好汽车和出行、硬件产品和软件服务的融合。

程维程维

  同时,程维极具野心地表示,滴滴对于未来十年的愿景是:

  第一,成为全球最大一站式出行平台,服务超过全球20亿用户和50%的出行需求,其中共享出行是一个明显的增量市场。

      第二,共建汽车运营商平台,推广超过1000万辆共享新能源汽车。程维介绍,滴滴自己的租赁车队今年会突破5万辆。

      第三,希望滴滴成为全球智能交通技术的引领者。目前,滴滴无人驾驶、智慧交通领域进行投入,未来交通将实现线上化、智能化。

  不管能不能做到,最起码滴滴已经在朝着这个目标努力着,在洪流联盟成立不到一个月,大众集团就与滴滴联合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大众将提供约10万辆电动化或具备自动驾驶功能的产品与滴滴共同组建一个运营车队,并且为车队提供其管理经验。

  在产品层面,滴滴专注大数据和控制算法的垂直整合,目前在北京已建有无人驾驶汽车测试基地,为自动驾驶铺路。同时在人工智能领域,滴滴在北美设立两家研究机构,将研究智能驾驶和人工智能技术,推出本土化及全球化的智能、可持续的交通方案。

  这不难看出,在产品层面,滴滴布局了汽车的控制算法和大数据等软件服务体系后,独缺汽车设计和制造流程,当滴滴将这一产品体系打通后,毫无疑问会成为全球最大的出行服务巨头。种种迹象表明,滴滴从未停止和造车玩家的合作,尤其是与造车新势力的关系。与车和家的战略合作就是典型案例。

  在今年3月,滴滴宣布和车和家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在打造共享出行场景专属的智能电动车产品、智能化车队的运营及服务、自动驾驶的规模化应用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探索未来出行。在自己定制产品、自己掌握制造、自己布局运营的三大核心要素中,滴滴只掌握了自己布局运营这一项。

买下小鹏?滴滴慌了!

  很显然,滴滴也想自己设计产品、掌握制造,牢牢把控大出行闭环系统中的每一环。

  虽说与行业众多玩家捆绑在一起,各自发挥优势,但明眼人都知道,各家汽车主机厂绝不会成为滴滴的“富士康”,大众的高层在谈到与滴滴的合作时,就直言不讳地指出:“为了在这个新生态系统里继续成功地扮演好汽车公司的角色,我们需要知道我们的客户到底是谁,他们的出行路线究竟是怎样,以及我们的战略应当如何制定。”显然,各家都在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与滴滴的合作也只是想借助滴滴的平台摸索经验,这种合作模式貌合神离,只是各取所需的“约会”。

  如果滴滴想要将“约会”升级为“结婚”,终身捆绑在一起,只有“造车”这条路能行得通。

  滴滴也有这样的实力,滴滴目前估值560亿美元,此前据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称,滴滴的现金储备达到120亿美元。事实上,仅其中一半的现金储备就足以收购一家汽车制造商。滴滴完全有能力进军新市场。那么,滴滴“郎有情”,汽车制造商是否“妹有情”呢?这得从大市场环境来考量。

  据评级机构惠誉国际(Fitch)称,中国消费放缓对汽车行业造成了沉重打击,今年的销量有望出现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首次同比下降。今年以来,截至12月中旬,MSCI中国汽车指数已下跌46%。滴滴的潜在收购对象可以排除一些国有汽车厂商,更灵活的汽车初创公司看起来更合适。

  因为2018年被看做是造车新势力的交付元年,2019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此前行业猜测滴滴潜在的收购对象是阿里巴巴系的小鹏汽车。

小鹏G3小鹏G3

  2018年对滴滴来说是成长的一年,虽然经历的顺风车事件,但滴滴在大出行领域的整体布局已经日趋明朗,正从平台式的轻资本运营,开始走向建立新能源汽车服务公司、与传统车企成立合资公司的重资本运营。如果再可以成功收购一家汽车制造商,滴滴在大出行领域站稳脚跟的筹码会大幅增加。

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

点击关键字阅读相关文章: 文章来源: 车云
阅读

评论

评论内容最少2字,最多200字
说说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