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关注 > 2019或更“冷”,车企应攻、守兼备

2019或更“冷”,车企应攻、守兼备

2018-12-28 07:52:11

  2018年,“寒冬”二字已经成为整个中国车市不争的注脚。无论是全年产销出现28年来的首次负增长,还是曾经备受追捧的SUV车型刹那间跌落神坛,这一切的迹象,都在向整个产业链传达着冰冷的信号。但无论如何,这一年已接近尾声,面对一个新的开始,汽车消费市场又会呈现出怎样的走势?企业又将如何应对?

  “2019年或将是一个更糟的波谷。”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梅松林博士告诉记者。他观察到,受经济政策影响,中国的经济一般呈现4—5年的周期性波动,而2018年正好处在一个波动期中的第4年。如果明年年初国家没有推出类似货币宽松等刺激新政的话,那2019年或将成为比今年更“冷”的波谷。


2019或更“冷”,车企应攻、守兼备



  同时,他也预测,2020年或将成为一个新周期的开始,并有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反弹。“但是,如果没有出现新消费、新动能的话,这种反弹将很难达到此前的水平。就好比抛起一个乒乓球,其掉落地面又弹起后,很难再回弹到抛起时的高点。”梅松林向记者解释。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1月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5万亿元,同比增长8.1%,创下近8年来的最低增速。面对“消费降速”的现实,中国汽车产业如何才能寻找拉动汽车消费的新风口?

  “可以肯定的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是迫切的,因此,消费需求推动产业发展的基本面也不会改变。只是,人们的需求是在变化、在升级的,比如在汽车产业,消费者不希望一直购买传统的、烧油的、一成不变的‘老汽车’,而期望尝试有新科技、新价值、新服务的‘新汽车’。”梅松林指出,比如新能源、自动驾驶等“新四化”趋势,都是未来拉动和刺激消费增长的方向,只不过这些方向的真正落地,仍需要假以时日。

  此前,国家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正是因为供给端能力没有跟上人们消费升级的步伐,导致制造业只满足了对“量”的需求,但没有满足对“质”的需求。而从“老汽车”到“新汽车”的升级转型,正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例证。

  在寒冬里,众多车企纷纷降低了盈利预期并挣扎度日,市场的残酷淘汰赛也在加速。在这样的特殊时期,车企到底该如何过冬呢?

  “车企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中国车市的黄金时代早已过去,甚至白银时代也已不在,轻松获得高利润的好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梅松林告诉记者,“车企必须行动起来,要么对原有业务进行资源整合,形成规模效应,从而大幅降低成本,为消费者提供极高性价比的产品和服务,这是‘守’;而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车企应该加速业务转型,为消费者提供创新性、高价值、高科技、高品质的全新产品和服务,这是‘攻’。只有攻、守兼备,才能应对寒冬的挑战。”

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

点击关键字阅读相关文章: 文章来源: 环球汽车周刊
阅读

评论

评论内容最少2字,最多200字
说说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