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智能驾驶 > 中国自动驾驶公司在美遭遇“尴尬45秒”

中国自动驾驶公司在美遭遇“尴尬45秒”

2021-10-20 08:47:13

  自动驾驶的进阶之路,布满了荆棘与玫瑰。

  随着一批本土初创公司的崛起,全球自动驾驶的赛道已经能看到中国身影。但近日,一家名为“文远知行”的中国自动驾驶初创公司却在美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尴尬45秒”。

  一段在网络流传的视频显示,一辆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市进行测试的文远知行自动驾驶车辆,在行驶至85号公路时,车内的安全员竟然睡着了!在视频中,这位坐在主驾驶位的安全员手里拿着一部手机,但头部却倾斜打盹了45秒。视频的拍摄者称,随后汽车加速驶离了高速公路,表明司机已经醒来并接管了车辆。

中国自动驾驶公司在美遭遇“尴尬45秒”

  这段视频引发了巨大的舆论反响。人们纷纷担忧,在现有自动驾驶技术还无法完全替代人类司机的客观现实下,安全员成为了守护车辆安全的“底线”。如果这道底线也被突破,那自动驾驶车辆在公开道路上就如同一匹脱缰的野马,危机四伏,令人揪心。

  这种担心并不是没有道理。在自动驾驶发展的历史上,曾发生过一起影响恶劣的意外事故。2018年3月,一辆在美国亚利桑那州进行路测的优步(Uber)自动驾驶车辆,意外撞上了一位推自行车横穿马路的女子,致其身亡。

  警方于当年6月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事发时车内的安全员正在用手机观看热播电视节目《美国好声音》,在系统失效的情况下没有及时地人为介入,才导致了悲剧的发生。警方认为,该事故本来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而车内的安全员也因为过失面临刑事指控。

  这起事故具有标志性的意义,它是历史上第一起因自动驾驶状态下的汽车而导致的伤亡事故,并引发了人们对其安全性的担忧。随后,优步全面叫停了其在凤凰城、匹兹堡、旧金山和多伦多等地区展开的自动驾驶汽车道路测试,并最终将自动驾驶业务出售给了另一家初创公司Aurora。

  时隔多年,文远知行测试车辆内的安全员被抓拍到了相似的场景,索性并未造成任何人员伤亡,但这依然令人后怕。

  视频被曝出后,文远知行发布声明称,经调查确认,这名车内安全员没有遵守公司的安全规章,现已经被停职。

中国自动驾驶公司在美遭遇“尴尬45秒”

  “在常规的道路测试过程中,文远知行会通过车内安全员与远程控制员交叉互检的方式,来紧密监控人类司机的状态和表现,但是这仍不是最佳方案。我们将继续优化算法和机制,以减少测试期间的人为干预,从而确保安全。”文远知行官方回应称。

  显然,这样的回应并没有完全打消人们心中的疑虑。为什么安全员会在测试时睡着?车辆是否有监测和报警机制?安全员睡醒后又对车辆进行了哪些操作?这些细节外界仍不得而知。

  “文远知行似乎将责任归咎于安全员没有遵守公司的培训和规章。然而,再多的培训和章程很可能也无法完全避免安全员打瞌睡。”美国《财富》杂志在报道中指出。为避免安全员在车内开小差,除了基本的人员培训和规章学习外,还有两种主要方法:其一是在车内再配备一名安全员,两名安全员可以互相监督;其二是在车内加装疲劳监测摄像机等,安全员一旦出现分心,系统会立刻预警。

  不过,业内也有声音指出,2021年的自动驾驶技术水平与2018年已有天壤之别,车辆的学习能力和应对复杂场景的能力正快速飞跃,安全员在车内45秒的瞌睡实际上并没有太大的风险,不用过度解读。

  事实上,随着自动驾驶技术能力的不断迭代和提升,美国加州已经开放了全无人自动驾驶汽车的测试,即彻底移除了车内的安全员。目前,包括国内的百度、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企业都获得了这项测试的牌照。

中国自动驾驶公司在美遭遇“尴尬45秒”

  “自动驾驶车,终究有一天会是一辆无人车——车上没有安全员,或者车上的乘客根本就不会开车。这时如果发生意外,怎么办?这种情况下,我们希望有一个远程安全员,能够同时监控多辆车,保障这些车辆的安全。”文远知行创始人兼CEO韩旭说,“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在未来三到五年内把安全员移去而且开始做大规模的运营。”

  文远知行COO张力指出,未来2-3年将是决定无人驾驶企业能否真正常青的关键点,取决于谁能真正走到移除安全员的无人载客运营。从“有安全员”到“无人驾驶”,中间的过程才是真正比拼技术和运营实力的关键点。

  “即便如此,文远知行和其他自动驾驶公司如果能在如何监管车辆方面展现出更大的透明度,那将是一件好事。毕竟安全员的疏忽大意曾在历史上导致了可怕的事故,忽视它是不负责的。”《财富》杂志指出。

  公开资料显示,文远知行成立于2017年,全球总部位于广州,在中国北京、上海、深圳、郑州、南京、武汉、安庆、圣何塞设立分部,团队规模超过700人。目前其已形成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小巴(Mini Robobus)和同城货运车(Robovan)三大产品矩阵。

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

点击关键字阅读相关文章: 文章来源: 环球时报汽车周刊
阅读

评论

评论内容最少2字,最多200字
说说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