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能源 > 通胀压力传导 2022电动车市场将迎来大变局

【原创】通胀压力传导 2022电动车市场将迎来大变局

2022-02-11 11:38:15

  放眼国内电动车市场,2021年年底开始的一波涨价潮延续到了2022年。无论是补贴滑坡,还是原材料价格上涨,都让车企越来越难以承受。

  考虑到车企本身还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到包括三电系统以及智能网联在内的底层核心技术上,将持续上升的物料成本转嫁到客户身上也就可以解释了。

  去年由于缺芯,导致整车厂的产能受限。因此不少传统汽车品牌都已经逐渐收回了4S店原本不小的折扣,这种变相的涨价已经让不少消费者都直言购车晚了。

  如今涨价的风波已扩散到了电动车领域,和其他商品一样,进入价格上涨的上升通道。

通胀压力传导 2022电动车市场将迎来大变局

“排头兵”名副其实 特斯拉率先涨价

  对于车企来说,涨价的时间点很难选择。如果涨价早了,必然会让本来就举棋不定的客户转投竞争对手旗下。毕竟现在的蔚小理都有超过20%的单车毛利率,还有一定的对于原材料成本上涨的容忍度。在众多车企中,率先涨价的是特斯拉。

  在全球范围内特斯拉拥有比较高的品牌号召力,且之前特斯拉产品价格涨涨跌跌也让人们习以为常。

  去年年底,特斯拉宣布Model 3和Model Y的后轮驱动版售价分别上调1万元和2.1万元。就算在已经公布涨价的品牌中,特斯拉的涨幅也是最大的。

通胀压力传导 2022电动车市场将迎来大变局

  在特斯拉涨价之后,国内车企从今年年初开始纷纷上调价格。比亚迪旗下的王朝系列和海洋系列上调幅度为1000-7000元;小鹏汽车涨价幅度在4300元至5900元;哪吒和零跑也分别提价2000元至5000元和8000元-9000元;至于大众的ID系列也涨了5400元。

  对于那些主打直销,且没有什么折扣的电动车来说,接下来都将不可避免涨价。只不过涨价的时间点,或者说涨价幅度,还是值得每个品牌来好好琢磨一番的。

退补影响开始显现

  去年年底,由财政部、工信部都多部委发布了《关于2022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通知》虽然进一步明确了2022年保持现行购置补贴技术指标体系框架及门槛要求不变,但是补贴标准在2021年的基础上将再退坡30%。

  从数据来看,续航里程大于或等于400公里的纯电动车型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补贴分别退坡幅度达到5400元和2000元。

通胀压力传导 2022电动车市场将迎来大变局

  从长远来看,国家新能源汽车退补已经是一个不可规避的趋势,但这个并不会太多影响电动车的销售。

  对于国内消费者来说,路权和牌照的政策倾斜所带来的诱惑远远大于价格的补贴。而以目前销售的数据来看,电动车在限牌限行的城市往往更能够得到消费者的青睐。

  因此与其花大力气补贴电动车消费者,还不如将这个资源投向能够让消费者在使用电动车更加便利的领域。去年国庆在网路上关注度较高的在高速公路充电站排队数小时充电的新闻,相信到现在都依然让人记忆犹新。

  相比于直接补贴消费者,从政策层面来看,应该通过双积分这样的政策引导车企生产新能源汽车。只要牌照政策不改,电动车消费趋势不会改。

  但目前配套电动车使用的基础设施依然存在不足,无法持续盈利的基础设施难以吸引民营资本入局。因此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充电站的布局,更为关键。

通胀压力传导 2022电动车市场将迎来大变局

通胀影响不容小觑

  相比于锂矿价格的上涨,全球范围内因为疫情后的货币放水所导致的原材料价格全线上涨,更是成为抬升车企成本的重要因素。对于汽车行业来说,从钢铁到铝铜,再到塑胶制品、芯片,几乎没有不涨的。

  尤其是博世ESP的芯片,据说价格从13元每片涨到了3000元一片。而原材料之外,对于车企来说,动力电池价格的上涨更是难以承受之重。

通胀压力传导 2022电动车市场将迎来大变局

  动力电池所使用的锂矿、钴矿等,到碳酸锂、磷酸铁锂,几乎都是翻倍的涨。磷酸铁锂的价格,从2021年年初的4万元/吨涨到年末的11.1万元/吨,涨幅高达177.5%;至于三元材料价格涨幅也很大。

  未来电动车如果依然依赖于锂矿,那电动车的价格将不可避免地受到锂矿资源的影响。一旦没有办法探明新的锂矿来满足电动车的需求,电动车的价格从长期来看将不可避免地处于上涨的过程。

  彼时宁德时代的钠离子电池将迎来较为明朗的发展前景,毕竟和探明的锂矿不同,钠盐几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相比于未来可能会走高的锂电池的成本,钠离子电池在能量密度上的不足也可以被接受了。

通胀压力传导 2022电动车市场将迎来大变局

  如果锂矿价格持续上涨,必然会导致现在的电动车在和燃油车的价格比拼中逐渐处于下风,这也会让燃料电池这样的技术再度得到业内人士的关注。长远来看,多种技术路线并存在新能源汽车战略才是最适合中国这样的汽车大国。

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汽车经纬网》www.qichejingwei.com。

点击关键字阅读相关文章: 文章来源:汽车经纬
阅读

评论

评论内容最少2字,最多200字
说说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