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智能驾驶 > 这家芯片巨头 为何在自动驾驶的算力大战中被忽视?

这家芯片巨头 为何在自动驾驶的算力大战中被忽视?

2021-11-05 08:37:57

  在自动驾驶芯片的赛道上,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名字即将在2022年出现。

  提到自动驾驶芯片,从最早提供整包解决方案的博世,到感知体系封闭、只开放决策与执行的Mobileye,到提供完整开发环境的英伟达,再到如今国内陆续出现的独角兽,可以说除了自研自动驾驶芯片的特斯拉,多数车企都只是需要在这几个供应商去选择。

  但是,似乎有一家芯片巨头被忽略了。它就是高通。

来源:高通官网来源:高通官网

  在智能手机领域,高通芯片的市场份额达到24%,位居全球第二。而在智能座舱领域,全球25家顶级车企中有20家选了高通骁龙数字座舱平台。近年来,不管车机是用了骁龙820A还是骁龙8155,都会成为车企新车重要的宣传卖点之一。

  不过,在自动驾驶领域,高通却一直没有得到与智能座舱对等的声量。因为相比英特尔(Mobileye)和英伟达,高通入场自动驾驶,晚了好几年。

  显然,对于非手机业务已经占到半导体业务的40%、汽车相关业务营收同比接近翻番的高通而言,补齐自动驾驶芯片这块大蛋糕的短板,与英特尔、英伟达在新赛道角逐,几乎是注定的事情。

  而这个故事,可能就会从2022年正式开始。

高通入局自动驾驶,优势在哪里?

  高通对汽车业务的布局,其实从大约20年前就已经开始了。2002年,安吉星车联网正式推出,背后的核心通信技术供应商,正是高通。此后,从2G一直到5G时代,高通在通信领域的领先,让其在汽车的无线解决方案领域一直表现强势。到2021年,全球已有超过1.5亿辆汽车采用了高通的汽车无线解决方案。

  在高通发布的2021年第三财季财报中,以汽车、射频前端、IoT为主的非手机业务,占其半导体芯片业务营收的40%,增速则是手机业务的1.6倍,其中汽车业务营收达到2.53亿美元,同比增长83%,快于整体业务65%的增幅。

  当手机等消费电子已经难以在靠人口红利实现增长时,高通这类手握通信与信息技术的企业势必会拓展新赛道。而汽车企业也正在迫切寻求与高通这类企业的合作,新的增量市场就这样被建立了起来。

  高通入局自动驾驶,核心优势有两个:成本、生态。

  对于高通这样的通用芯片企业而言,在软硬件生态、开发者生态上,有着芯片局外人无可比拟的底蕴。而高通在通信与信息技术领域的积累,更是可以将自动驾驶、车联网、智能座舱、云形成高度整合,结合未来汽车中央计算架构的逐渐完善,从而彻底打通汽车智能网联的通路。

  同时,芯片的全自研以及自动驾驶芯片的制程工艺逐渐向消费电子看齐,一家通用芯片企业在成本控制上,天生也比新涌入芯片领域、追求垂直整合的车企更有优势。

  今年1月,高通宣布以14亿美元收购NUVIA,后者是一家定制CPU内核架构的技术设计公司,这可以看作是高通开始减少对ARM授权架构依赖的信号,从而能够在非手机的其它生态中,增强自身的底层竞争力。

  看起来,高通为向自动驾驶领域的进军,已经做了诸多准备。

高通自动驾驶芯片,实力如何?

来源:高通官网来源:高通官网

  2021年1月的CES上,高通正式发布了骁龙Ride自动驾驶平台,又在2021年在此基础上增加了骁龙Ride平台的可扩展性和可定制性。

  具体来看,高通通过负责计算的系统级芯片(SoC)与负责深度学习的加速器(ASIC)之间不同数量的整合,搭建起面向不同需求的自动驾驶平台方案。

  举个例子,如果只是需要达到L1和L2的主动安全等级,那么可提供30TOPS算力的单芯片SoC即可满足需求。如果想要达到L2到L3的辅助驾驶要求,可以选择2个或者更多的SoC,对于算力的期望也会来到60-120TOPS。而如果面向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有应用处理+深度学习的需求,那么可以选择若干SoC和若干ASIC进行组合,比如2个SoC+2个ASIC的算力可以超过700TOPS。

  这与英伟达Orin的思路异曲同工。比如蔚来ET7上所用的4片Orin芯片,其中2片负责日常的自动驾驶计算,1片负责群体智能与个性训练,剩下1片作为冗余备份。而如果不需要这么高的算力需求,完全可以只用1片或者2片Orin。

  而在发布2年后,骁龙Ride平台在国内的首款落地车型,将是WEY摩卡搭载HWP高速公路领航驾驶系统的高阶版本。这套系统的感知与决策部分,由3个摄像头、3个激光雷达模组、8个毫米波雷达、2个控制器以及高精地图组成,对于芯片算力的要求很高。

  因此,高通给WEY摩卡提供的解决方案,是由骁龙8540(SoC)+9000(ASIC)组成算力达到360TOPS的单板,最高支持4板并联,总算力可以升级到1440TOPS。相比采用单芯片算力254TOPS、最高4片算力叠加后1016TOPS的英伟达Orin,高通Ride方案在纸面算力上有明显优势。

  而在算法层面,高通与英伟达类似,都是提供了一个开放的、扩展的软件生态系统,可以让整车厂进行深度的定制开发。比如在与长城汽车的合作中,在骁龙芯片之上的域控制器、中间件系统、自动驾驶软件,均为长城自研。这与蔚来、小鹏、理想等与英伟达的合作路径,基本一致。

  相比Mobileye与英伟达已经在自动驾驶芯片上经历过若干代际的升级,迟来的高通选择了算力一步到位。当然,这也是当前竞争环境之下,高通能够做出的最好选择。而且,在每年数以亿记的手机芯片出货量下,基于相同架构、相同工艺的自动驾驶芯片,高通在自动驾驶芯片的供货成本上也会更有竞争力。

  不过,如果是面向需要提供更高程度整合方案的整车厂,高通也有自己的打算。

  今年8月,高通宣布了一份总价约46亿美元的收购,收购对象是瑞典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供应商Veoneer维宁尔,后者的前身是瑞典奥托立夫的电子事业部。这份收购中,高通看重的就是维宁尔的自动驾驶软件Arriver,从而加速软件与高通骁龙Ride硬件的整合,增强对车企供应自动驾驶方案时的灵活性。

  所以,高通在自动驾驶领域的野心其实很大。对那些自主能力较强的整车厂,高通要与英伟达抢市场;对那些自身软件算法能力偏弱的整车厂,高通同样要与Mobileye争份额。而且,因为在智能座舱领域,高通已经与车企建立了深厚的供应链联系,这也将会成为其自动驾驶平台打入市场、扩展份额的关键。

来源:高通官网来源:高通官网

  自动驾驶的竞争才刚开始,这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也是一个不成熟的萌芽市场,供应链该有哪些环节、每个环节切蛋糕的人都有谁,都还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所以,每一个在相关领域具备能力的企业,都不可能视而不见。高通也是其中之一。

  车企与芯片企业正在自动驾驶领域形成交集,这个交集的爆发点可能就在2022年。包括英伟达Orin、高通骁龙Ride等一批超高算力自动驾驶芯片的量产装车,究竟会给整个汽车科技生态带来怎样的变化?是彻底颠覆用车体验,还是空有纸面算力但言过其实?明年上半年应该可以看到一些结果了!

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

点击关键字阅读相关文章: 文章来源: 童济仁汽车评论
阅读

评论

评论内容最少2字,最多200字
说说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