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智能驾驶 > 智能座舱要将车内安全保护推倒重来 这事靠谱吗?

智能座舱要将车内安全保护推倒重来 这事靠谱吗?

2020-10-30 08:58:29

  汽车正在朝着「智能座舱」发展。如今再问年轻人,在汽车上怎么播放磁带和CD,估计很多人已经回答不上了。20年前作为豪华车卖点的电动全景天窗,如今也下探到10万级别。

  再看看各大车展亮相的自动驾驶概念车,干脆没了驾驶员的概念,恨不得把方向盘和传统座椅布局消灭,信誓旦旦要将车内智能家居化、办公场景化。

智能座舱要将车内安全保护推倒重来 这事靠谱吗?

  你当然可以惊喜于技术更替、科技感爆棚,但在智能座舱时代,车内安全保护的水平似乎有所下降了。特别是在很多概念车上,我们还没有看到和「传统汽车」相当的水平。

传统车内安全思路是怎么样的?

  因为NCAP、IIHS为首的汽车安全监测机构的推动,车内安全在近20年得到高速发展,与20年前相比进步斐然。既然要对比,有必要把我们理解的「传统汽车」成果说清楚。

智能座舱要将车内安全保护推倒重来 这事靠谱吗?

  车内安全的发展成果可以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安全气囊

  安全气囊是实打实的现代安全产品,直到1953年才有了第一个安全气囊专利,1980年德国默谢台斯公司才实现了小批量生产,很多80后乘坐的第一辆小轿车可能都还没安装安全气囊。

  汽车安全气囊从最初的驾驶员防护到侧面防护再到膝部防护等等,在车内的应用越来越多。到如今,安全气囊的丰富程度包含主副驾安全气囊、主副驾膝部气囊,主副驾侧气囊、主副驾侧气帘,甚至还出现了安全带安全气囊。

智能座舱要将车内安全保护推倒重来 这事靠谱吗?

  人机工程

  人机工程一句话总结就是让人舒适、或是便于操作的指导办法。这些年开始流行的主驾驶位环抱设计就是其一,中控屏微微倾向于驾驶员一侧,能有效避免反光带来的影响。

智能座舱要将车内安全保护推倒重来 这事靠谱吗?

  往大了说,人机工程是一个比较泛的概念,比如主驾驶安全气囊为什么安装在方向盘上、侧气帘和侧气囊的位置,都是考虑了车子受撞击后人的运动轨迹。

智能座舱要将车内安全保护推倒重来 这事靠谱吗?

  内饰结构安全

  结构安全的概念其实很少传播,但它同样重要。因为人在受到撞击后,和周围的零件有接触风险,所以车内不能有过度尖锐的或是凸出的零部件。别以为这是空话,《GB11552-2009 乘用车内部凸出物》作为有法律效应的强制性国标,就来约束厂家的。我们之前在文章中提到的仪表板、副仪表板头碰测试,都是基于这套标准延伸而来。

智能座舱要将车内安全保护推倒重来 这事靠谱吗?

  红色的锤头模拟的就是人的头部。上图为某款车型,其扶手箱采用了对开方式,被撞开的尖角是很危险的。

智能座舱要将车内安全保护推倒重来 这事靠谱吗?

未来似乎更不可控

  现如今,已经量产的智能化座舱,主要还是基于传统的内饰布局,给控制系统做文章,比如将物理按键集成到显示屏上,支持语音控制、手势控制。

  宝马就以手势控制为傲,将食指向前并顺时针旋转就可控制音量变大,相比手指在触屏上划来划去,既酷炫又增加了盲操的可行性。

智能座舱要将车内安全保护推倒重来 这事靠谱吗?

  语音控制上,各家也都开始强调系统的可识别性以及怎么塞入更多的控制功能,消灭物理按键成了时尚。

  不过针对车内安全,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上,我们还没有看到有哪款车或是概念车给到了我们全面解答,它们将是智能座舱的安全痛点。

  安全气囊布置不靠谱

  因为车内的布置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也就要求安全气囊的布置方式跟着变化。比如所谓的360度旋转座椅,因为少了放置于仪表板上的安全气囊,仅凭安全带,会对安全造成很大挑战。总不会要我们以后靠穿戴式安全气囊保命吧?

  汽车座椅设计不靠谱

  我们经常在概念车上看到风格十分简化的座椅,这种less is more的工业风格好处是能增加科技范,但要我使用是一百个不愿意,他们真有考虑结构安全吗?由于座椅是车内最大的零部件,车内的空间感、科技化都会受到它影响,所以概念车的座椅设计其实大都很难量产使用。

智能座舱要将车内安全保护推倒重来 这事靠谱吗?

智能化座舱需要推倒重来

  以上我们看到了,不论是当下的领军车型还是概念车,其实都没能给我们展示出完美的车内安全解决方案,很多设计挺夸张的。

  要我说,厂家不能用造公交车的思维来造汽车,私家车使用的场景更加复杂,车速更快,该有的安全保护不能少。所以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应该要重点关注。

  更精准、完善的语音控制系统

  取消物理按键是大趋势,大中控屏时代又不可阻挡,但起码应该加强语言控制系统/手势控制系统的能力,以此增加盲操的可行性。

  语音控制被科学家称为「机器的听觉系统」,如今车载语音控制系统的瓶颈主要在唤醒、声源定位和算力上。每次都必须有唤醒标语,显得死板;声源定位则是在车内嘈杂的时候容易卡顿,输入命令就像是要吵架。

智能座舱要将车内安全保护推倒重来 这事靠谱吗?

  虽然理想等一些品牌提出的办法是主要采集主驾驶位的声音,弱化其它座位的收声音量,不过这就降低了人性化,未来还是要增加语音系统的识别能力才是。

  而说到识别,单一的数据给予是不够的,这就要有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可持续升级能力,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总在听说智能AI、OTA升级和超级芯片的原因。

  更符合新布局的安全气囊

  因为车内开始家居化和办公场景化,怎么安置更合适的安全气囊会是很大的课题。未来或许会出现下图这种「环抱式安全气囊」,它的优点是更加独立,不需要和车内其他部件产生协作也能保证安全。

智能座舱要将车内安全保护推倒重来 这事靠谱吗?

  待进化的座椅设计思路

  用造公交车坐凳的思路造小车座椅,不是说不行,但小车的车速更快,路况更复杂,座椅作为安全保护的重要组成,不容易推倒重来。所以在我看来,未来汽车座椅应该是越来越复杂,而不是越来越简单。

智能座舱要将车内安全保护推倒重来 这事靠谱吗?

  未来的汽车座椅要承担起更多的安全保护责任,如果以后看到极简设计的概念座椅,你可以忽视它,因为几乎不会量产。

  关于智能座舱的发展,我们惊喜于内饰的升级,但汽车是不是真的适合做成家居化、办公场景化,还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至少在安全层面,为了抢占更有商业价值的智能化设计高地,各家好像对它没太上心。

  站在当下而言,我们正处在时代发展的阵痛中,因为采用大屏取消物理按键,在语音控制系统还不够完善的情况下,安全水平是有所降低的。

  不过,从汽车历史的发展进程看,科技总是领先于安全一步,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从以上介绍大家也看到了,提升车内安全并不是无解,更多是意识形态的问题。

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

点击关键字阅读相关文章: 文章来源: 雅斯顿
阅读

评论

评论内容最少2字,最多200字
说说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