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关注 > 车企Q2利润腰斩 钱都去哪了?

车企Q2利润腰斩 钱都去哪了?

2019-08-08 09:33:36

  世界上会挣钱的车企有很多。譬如福特发明了流水线生产方式后,大幅降低了单车售价,但为集团利润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譬如大众发明了甲壳虫,不仅帮助无数德国家庭重建生活,而且一卖就是80年;譬如从很早就树立技术领先地位的BBA,凭借强大的品牌力保证每一款车型的利润率,甚至成为全球车企看齐的标杆。

  岁月的变迁印证了品牌力的强悍,也为这些头部豪华品牌贴上了“好学生”的标签。不过,一旦这些好学生的表现整体有失水准时,往往会代表着整个领域的崩塌。

车企Q2利润腰斩 钱都去哪了?

  渡过了7月漫长的缓冲期,全球各大车企陆续公布的Q2财报就充满了这样的悲情凉意,除了沃尔沃、大众集团、丰田、通用等几位优等生在财务数据上烁烁放光外,包含BBA在内的强势汽车企业全部陷入利润滑坡的漩涡。

  其中,宝马第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9%,达到257.15亿欧元。但息税前利润与净利润均低于2018年同期,分别下跌了19.6%、28.7%;奥迪上半年销售收入为287.61亿欧元,同比下降7.69%;经营利润为23亿欧元,同比下降17.9%。

  戴姆勒的“成绩单”更是令人惊诧,净利润-12.42亿欧元,息税前亏损15.6亿欧元,去年同期利润为26亿欧;净利润为–12.42亿欧元,而去年同期为18.25亿欧元。这也是九年以来,戴姆勒首次在财务数据上交出“负分”。显然,盈利能力是企业健康状况的直接反馈,但在有据可查的十余家企业中,经营状况完全崩塌的车企却也并不多见。

  以BBA为例,盈利状况最惨的戴姆勒,今年二季度的全球销量仅仅下滑了1%,而宝马、奥迪两家企业上半年销量虽相较去年同期有所下滑,但整体降幅均未超过5%。如果参考工业4.0带来的人工制造成本减退,再加上少量的外币汇率,政治干预等因素,各车企的财务状况理应达到“收支平衡”。

  至于如此巨大的财务亏空,又是从何而来?1. 重棒挥下,越来越长的“罚单”就常理而言,戴姆勒在二季度的财务数据,是明显有悖于商业规律的,但这或许仍然是在意料之中的结果,因为个别部门的剑走偏锋,让他们不得不面临重磅罚单的惩处。

车企Q2利润腰斩 钱都去哪了?

  戴姆勒在财报中透露,包括受高田气囊召回在内的召回事件,让梅赛德斯奔驰部门的利润减少7.67亿欧元,而由于部分奔驰柴油车涉及排放造假问题,也让其损失了10.67亿欧元,两者加起来总计有18.34亿欧元。

  同时,声量极大的排放丑闻也就此引发了连锁反应,作为主要业务板块,梅赛德斯-奔驰乘用车今年上半年全球销售额同比下滑5%,息税前利润锐减48%,以柴油机技术为主导的梅赛德斯奔驰和奔驰厢式商用车部门分别亏损了6.7亿欧元和20.5亿欧元。正是由于销售业绩的全面崩塌,最终才导致了戴姆勒集团九年一遇的巨大亏损。

车企Q2利润腰斩 钱都去哪了?

  同样遭遇巨额罚单当头一棒的还有江淮汽车,由于与戴姆勒师出同门般的排放造假,“尾气门”、“天价罚单”,这两个关键词不再是德国人的专利, 也让本就处于冰河世纪的江淮汽车雪上加霜。

  7月6日晚间,江淮汽车发布了一份关于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公告,公告中表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近日收到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出具的《行政处罚决定书》,罚没款共计170361436.54元,这将相应的减少2019年度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

车企Q2利润腰斩 钱都去哪了?

  要知道,据江淮2019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其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500万元左右,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14400万元左右,而此次1.7亿的罚单已接近江淮一季度净利润的三倍。这意味着江淮汽车不仅没有在研发成本上节省分毫,而且几近将前两个季度的盈利“倾囊相赠”。

  腾笼换鸟,押宝“新四化”每逢盈利与市场业绩不成正比,研发支出绝对会作为“始作俑者”出现在账面,但对于汽车这个重资产、技术密集型企业而言,在研发上的投入实数“磨刀不误砍柴工”,对企业发展基本为正向影响。尤其是汽车行业变革的关键期,投入研发既可以看做发展的必选动作,也是未来生死存亡较量中的关键筹码。

  所以,在关于新四化的研发投入上,所有国际型汽车企业的步调基本上都是一致的。

车企Q2利润腰斩 钱都去哪了?

  为了实现先前制定的4+2战略转型,宝马首先要做的就是打造技术上的独有优势,为此不惜“一掷千金”:宝马第二季度的研发费用总计14亿欧元,比上一年增加5.9%。此外,在物业,厂房及设备方面的投资,增加超过三分之一至11.76亿欧元。

车企Q2利润腰斩 钱都去哪了?

  虽然尾气门的重创令戴姆勒难免士气低迷,但相应的研发投入仍没有被削减。作为“瞰思未来”战略的主要组成部分,奔驰不仅在今年正式开启“电动化元年”,旗下首款电动车型-全新EQC投入量产,而且还将在全球范围内带来超过10款纯电动车型,可见企业转型电动化的决心。

车企Q2利润腰斩 钱都去哪了?

  相似的企业还有通用,虽然玛丽·博拉(Mary Barra)曾对外表示,集团始终在尝试通过转型提高成本效率的措施,并凭此实现11亿美元的成本节约,但研发重点还是不出意外地转向自动驾驶和电动汽车,如雪佛兰Bolt EV。3.  以价换量“赔本赚吆喝”

车企Q2利润腰斩 钱都去哪了?

  8折的奔驰,7折的捷豹,还有降幅10万元的沃尔沃,一系列匪夷所思的事情在近几年接连发生,这尚且是中国市场的“奇谈”,更不用提及由外汇,贸易政策引起的全球汽车市场起伏动荡。因此,当接二连三的异常情况夹杂在一起后,呈现出的财务数据自然会与预期产生偏差。

  事实上,纵观全球车企,虽然身姿挺拔、出手阔绰的汽车企业不在少数,但作为传统制造业的代表,汽车行业的每一分钱利润基本都是阳光,透明且公开的。通过财务数据不难发现,抛去成本控制能力强,品牌溢价高耸的外资品牌暂且不议,多数夹缝求生存的自主品牌,已经基本处于“赔本赚吆喝”的状态。

上汽集团总裁 王晓秋上汽集团总裁 王晓秋

  虽然官降的滋味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但选择不降价的毕竟是少数。最能代表车企心声的莫过于现任上汽集团总裁王晓秋,在去年的荣威i6 PLUS上市发布会后,他首次提出了“活下来永远是第一条”的观点。

  在中国车市持续走低,自主品牌份额接连下降的时间节点中,能想到如此地步绝对是一件痛彻心扉的事,但“活下去”终究是整个汽车行业都在面临的问题,不论外资或自主,不论强势或弱势,保住市场和消费者的耐心,绝对比眼前的既得利益要更有价值。4.  海外建厂,战略转移

车企Q2利润腰斩 钱都去哪了?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丰田花费了近10年汽车进军北美市场,紧随其后的本田、日产汽车坐收渔利,通过当地设立工厂,建立研发中心的策略扩大日本车企的全球市场份额。一向保守的日本车企尚且如此,其他品牌的行事风格更无须赘言,若想蜕变成一个立足全球的国际型大企业,海外拓展似乎是每家企业必须走出的一步。

  于是,在近几年,中国市场逐渐成为了汽车巨擘们转型攻坚的关键堡垒。

车企Q2利润腰斩 钱都去哪了?

  从宝马近几年的发展变化来看,之所以能够成为豪华车品牌中的引领者,固然与其在本土化上的不断投入密不可分:一方面推动产品本土化进程,倾听中国消费者的声音,将研发中心转移到中国,并通过技术导入支持生产制造,将本土化产品出口全球;另一方面,加强管理层人才的本土化,改进和优化集团架构,促进整体工作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车企Q2利润腰斩 钱都去哪了?

  更有秉承年轮经营理念的丰田,在新四化“疾驰如飞”时,将中国视为丰田技术的落地应用的最佳环境。对于承载着未来出行社会长远规划的丰田而言,他们掉转航向的速度,一掷千金的豪气同样令人惊叹。5.“买买买”成瘾,“汽车巴菲特”此起彼伏鼎盛时期的通用,风华正茂的福特,以及2010年后一鸣惊人的吉利都具备一个相同的特点——酷爱“买买买”。

  但这并不仅是一种企业实力的体现,在不同的环境背景下,和不同的企业之间发生并购,充足,其功效是完全不一样的。车市兴旺时,并购或投资一家企业的用意,无非是巩固自身实力,扩大固有优势,野心勃勃的企业甚至还会意图凭此登上世界第一的王座,以求号令天下。

  但而今,企业间的合作似乎改变了本质——谁能捕捉新的契机,寻找新的增长点,成为了企业保全自身的新章法。于是,各类数见不鲜的跨界合作喷涌而出。

车企Q2利润腰斩 钱都去哪了?

  以2019年为例,汽车界最具戏剧性的投资来自于本不可能走在一起的丰田与滴滴。据东京新闻社消息,二者将组建汽车租赁公司,投资金额大约为500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31.6亿元。对于在转型出行服务上积极探索的丰田而言,在出行服务上布局已经不再是新闻。而这一次,丰田斥资500亿日元将滴滴纳入其出行版图,显然是为了拓展出行业务,以及获取海量的用户出行数据而来。

车企Q2利润腰斩 钱都去哪了?

  素有“汽车商人”之称的通用汽车更是花钱领域的“翘楚”,虽然关厂、裁员等削减成本行为一样没少干,但这丝毫不干扰通用在投资领域的慷慨。他们以10亿美元的价格直接收购了无人驾驶技术初创公司Cruise Automation,此外还包括电池公司Sakti3、Envia Systems;电动巴士制造商Proterra、德国共享出行企业flinc、轻质钢材供应商Nano Steel、再生能源公司Coskata等等,涉猎之处早早遍及全球。但不论是丰田还是通用,此番投资的目的都与以往大不相同。

  虽然任何一笔投资都不能为企业带来立竿见影的成效,不过这是任何传统汽车制造商都在追寻的发展路径,即使投资失败血本无归,也好过坐井观天踌躇不前。

  眼睛仅盯在自己小口袋的是小商人,眼光放在世界大市场的是大商人。地产大亨李嘉诚的至理名言,似乎是商界通用的准则。细数下来,车企的每一笔支出都有各自的原由,或是为弄巧呈乖买单,或是为鸿鹄大志蓄力,或是为斗转星移助力,或是为腹背受敌挣扎,但总而言之,只要所付出的财力能够得到相应的回报,就远不至于胆战心惊。

  更何况,消费本身就是一种促进企业发展的驱动力。车市寒冬结束遥遥无期,考验的正是车企对转型的热忱以及对新技术的追随,相比谁能呈现出更美观的财务数据,远不如谁能率先发觉“春天的气息”更有意义。

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

点击关键字阅读相关文章: 文章来源:汽车头条
阅读

评论

评论内容最少2字,最多200字
说说你的看法...